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标准化建设委员会会长单位(主管:国资委  指导:中宣部)
欢迎您访问企业信用网! [请登陆] [免费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企业信用网 >> 信企展示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巨人”在这里长成
来源:企业信用网  时间:2019-4-3 发布人:admin

——记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农民工巨晓林

                       《人民铁道报》记者 赵中庸《中国中铁》报记者 程建伟

    提起小巨人姚明,大概无人不晓。在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也有一个被工友们亲切地称之为"小巨人"的明星,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工,叫巨晓林。论个头他十分矮小,只有1.62米。但在工友们眼里,他却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参加铁路建设23年,创新施工方法43项,创造经济效益600多万元;他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被配发给数千名接触网工作为工具书。北京市总工会授予他“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府授予他“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他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巨晓林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的楷模。他的奋斗历程是怎样的?他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成长环境?近日记者来到唐山迁曹铁路建设工地,采访到了他的工友,他本人及家庭。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巨晓林日记摘抄

    1987年3月的一天清晨5点多钟,陕西省岐山县祝家庄镇社城村还胧罩在一片夜色之中。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背个行囊,出了村头,向西南方向走去。这个从岐山脚下出走的人便是快满25周岁的巨晓林。

    尽管是走在春寒料峭的夜色之中,这个土生土长的山村娃却越走越有劲,越走心里越亮堂。因为命运希望之门已经为他敞开了,他要去石家庄中铁电气化局一处三段报到,当一名农民工!

    在此之前,他是村里的电影放映员,平时爱写爱画,还算个小秀才。但外面的世界很有诱惑力,县里有些年轻人不甘寂寞纷纷外出谋生。他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第一次报名参军因体弱没过关,他不服气儿,便天天坚持锻炼,第二次报名参军因个矮又被刷了下来,这一度让他有些心灰意冷。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是给有心人准备的。50年代国家修建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至凤州段就经过他的家乡,很多同乡就参加了这条铁路建设。他从小就听很多电气化工人不怕千难万苦为祖国修建铁路的感人故事,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上蓝色制服,当上一名铁路电气化工人。镇上有一位叫王宪兵的伯伯五十年代就当了修电气化铁路的工人,还在家门口亲手修过第一条宝成电气化铁路,这在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巨晓林经人介绍,这位热心的王伯伯便充当担保人,介绍到电气化局一公司。

    儿子要当一名修建电气化铁路的农民工了,一家人都非常高兴,父母一再告诫他:“晓林,找个工作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干!”

   他的介绍人王宪兵也再三叮咛他:“修电气化铁路是个技术工种,你要多学知识,多记笔记,多长本领……”

    巨晓林的行囊里只有几件衣服,几个母亲煮的鸡蛋。他还特意找到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装在身上……

    这天上午,巨晓林赶到三十里外的蔡家坡火车站,踏上了北去的列车。这是他第一次坐火车,他为自己今生能与铁路电气化结缘而感到庆幸与自豪。在石家庄培训近一个月后,便投奔到长城脚下雁门关外北同蒲铁路电气化工地。从那以后,巨晓林随电气化铁路建设大军转战南北,参加了大同至秦皇岛、北京至郑州、哈尔滨至大连、迁安至曹妃甸等十几项国家重点铁路工程建设;从那以后,巨晓林在温暖的大家庭怀抱里,努力学习,勇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成为了知识型新型工人农民工的楷模!

      咱农民工也要有知识、有技能、敢为人先!

                            ——巨晓林日记摘抄

    在迁曹电气化铁路建设工地见到的巨晓林,个头的确矮小,其貌也不扬。但谈起自己所从事的电气化铁路事业,却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他的成长体会是当一名新型工人农民工,不能没有知识,不能不动脑子,不能不敬业,不能没有责任感。

    巨晓林:刚上班的时候,我对铁路电气化技术是睁眼的瞎子,看着一张张犹如天书的施工图纸和一堆堆叫不上名称的接触网零部件,啥都觉着新奇,看啥都看不明白。师傅鼓励我说:“只要下苦功,没有学不会的!”我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撵着师傅问,营地熄灯以后还悄悄地打着手电筒把学到的技术要领记在本子上。那时,有工友问我:“你一个农民工,学那玩意有啥用!”我就对他说:“咱一个农家子弟,找份工作不容易。干,咱就要干好!农民工也要学技术!”我铆足了劲头,一定要在铁路接触网这一行干出点名堂来,要为农民工兄弟争口气。

    铁路接触网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工种,为了掌握施工技术,我买了《钣金工艺》《机械制图》《接触网》等30多部专业书籍,其中有一些还是大学的课本,无论工地转移到哪儿,我都把这些书带在身边,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为了支持我学习,项目部领导打破常规,“特批”我的宿舍熄灯时间可以推迟一小时,工友们主动找来专业书、买来笔记本送给我,这更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巨晓林:铁路电气化施工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记得是1989年夏天,在北同蒲铁路工地,我们进行架线作业。这项工作每到一个悬挂点,都要有人肩扛电线爬上爬下,十分辛苦。有一天下午,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工友们都去躲雨了,我披着雨衣留在工地照看工具和材料。我望着杆塔上的悬挂点盘算着:用一个啥办法,能省点力气呢?通过观察和测算,我用一个铁丝套子挂住滑轮试了试,果然能省不少劲儿。我立即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工长,大家按照我说的办法架线,功效一下子提高了两倍。看到自己的“点子”得到了工友们的认可,我心里十分高兴。从那时起,我的工作服口袋里便多了一个小本子,施工中不管碰到什么问题,我都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儿就去琢磨,养成了爱动脑子的习惯。

    巨晓林:1998年,我参加了哈尔滨至大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这项工程首次系统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技术。哈大线是在全国数得着的运输最繁忙的铁路线,留给施工作业的“封闭点”也就是施工时间十分紧张。按照传统工艺,每次作业,工人要攀爬到十几米的高空,把30到40米长、100多公斤重的软横跨安装到铁路两旁的铁塔上,再使用车梯把下部固定绳悬挂到上面,安装一组软横跨,需要20多人干上半个钟头。照此进度,我们50天才能完成任务,而指挥部给我们的工期却只有30天。我没有因为哈大线是引进的外国技术而退缩,我相信我们中国工人一定会做的更好。我带领几名徒弟,走遍了施工现场,我们精心测量,反复计算,对原工艺进行了技术革新,创造了下部固定绳临时悬吊法,巧妙地解决了下部固定绳临时固定的难题。采用新工艺后,一小时能安装四组,提高工效两倍以上,而且安全可靠。经专家组论证后,当即在全线推广,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就连德国督导季马教授都竖起大拇指,对着我说:“OK!中国工人了不起!”

    2006年,我到迁安至曹妃甸铁路施工, 迁曹铁路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重要疏港铁路。这条铁路的建设对于缓解我国北煤南运的紧张形势,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按期完工显得格外重要。然而,在菱角山站接触网施工中,由于线路没有铺通成型,接触网施工没法推进,眼看工期越来越近,大家都心急如焚!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搬掉这个拦路虎,为电气化施工扫清障碍!”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工友们的配合下,我反复测量和演算,终于研究出了 “正线任意取点平移法”。采用这个办法,在迁曹线还没铺好钢轨的情况下,我们就展开施工,抢回工期19天,为工程按期开通创造了条件。

    巨晓林谈吐率真,而且智慧幽默。当记者问起“小巨人”的来历时,他风趣地说,我技术革新搞多了,工友们有什么难题都爱找我帮助解决,他们不叫我的名字,送了我一个外号“小巨人”。大概也是占了姓“巨”的光,我这样的小个子,在工友们眼里倒成了“巨人”……

   冬天里,我把最美妙、最美好的梦,种在你的心田……

                 ——摘自巨晓林献给妻子改一字的诗

    在迁曹项目部驻地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摆满了巨晓林学习的专业书籍,还有他画的漫画、带有古典仕女风格的白描,还有几十本记满了工作、生活心得。从中不难看出,一个农民工对电气化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中,献给妻子的那首小诗,反映出他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有一年腊月廿八,巨晓林怀揣着“爱企立功标兵”大红证书高高兴兴地从工地赶回老家,推开家门,妻子、女儿都不在家,桌子上落了一层尘土。他心里一沉,立即跑到母亲那儿去找。母亲说“小平生病住院了,红红在医院里侍侯着……。”没等母亲说完,他撒腿就往医院跑。

    此时,妻子宋小平正静静地躺在医院病床上,女儿巨江红一只手捧着高中课本,爬在床头睡着了。巨晓林埋怨妻子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女儿不无责怪地对他说:“妈妈不让给你打电话,说你经常是高空作业,怕你干活儿时分心有危险。”巨晓林望着妻子憔悴蜡黄的脸,心里感到自责和难过。由于母亲常年生病,女儿不得不替母亲分担许多家务,女儿的学习受到影响,高考落榜了。为了照顾家,女儿想放弃学业,巨晓林十分不忍,他是多么希望女儿能考上大学,弥补自己由于家境困难没有上大学的遗憾呀!懂事又刻苦的女儿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经过一年复读,第二年考上了西安航空学院。

    2000年3月的一天,巨晓林正在哈大线紧张地进行接触网基础施工,调度员跑来转告家里的电话:“你父亲病重,赶紧回家。”他收拾了一下工具,跟带工的徒弟小杜作了交代,便往车站赶。正当小杜担心自己经验不足完不成任务时,突然发现巨师傅又返了回来,便迎上去不解地问:“巨师傅您咋没走啊?”巨晓林神色凝重地说:“你参加工作时间短,业务还不熟,我实在是不放心啊!一个接触网基础的成本好几万元,出了问题可不得了啊!等干完这点活儿,我再走吧。”就像往常一样,他依然盯在现场,直到基础浇筑完毕,结果耽误了当晚的火车。谁知第二天再次接到家里电话,竟是“父亲病逝”的消息。巨晓林带着愧疚和遗憾,含泪踏上了回家的火车。

    随着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中铁电气化局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看到一些新来的工友学习接触网技术有点吃力,巨晓林便萌生了编写一部《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工具书的想法,要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早一点成为铁路电气化施工的骨干。写书,对于他这个高中生来说,就像是攀登一座高山。有人不理解,说他是自找苦吃。他听了,并没有气馁。因为他心里始终揣着一个梦想:“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用技术提高农民工的地位!”2003年,企业任务不足,一大批职民工休假了。做为一个农民工,待业意味着企业对他有多种选择。可是他即使回到家里,也不忘坚持学习、坚持写作。一天清晨,他发现自己的笔记本和书不见了,便问妻子,妻子不吭气;又问了一遍,妻子火了,气冲冲地说:“我把它扔灶炕里烧了!老巨呀,老巨,好不容易盼到你回来了,你都失业了,你还写哪门子书!书能当饭吃?”说着说着,妻子伤心地哭了。此时,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从内心感到愧对妻子,这些年妻子苦苦支撑这个家,拉扯着孩子,赡养着老人,实在是不容易…… 而自己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电气化人”跟家人聚少离多,工作忙时一年才能回一次家,孩子盼父亲、妻子盼丈夫回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而自给予他们的少之又少。为了表达内心的歉疚,他给妻子写了一首小诗:“冬天里,我把一个最美妙、最美妙的梦种在心田,抚育着,抚育着,希望它早点发芽、开花”。妻子看后怒气消了,还让他把“冬天”改成“春天”,她深情地对丈夫说:“晓林,春天才是发芽的季节呀。我想通了,支持你!”

    其实,妻子还有个“动感世界”没告诉丈夫:当她还想烧第三本日记时,发现里面夹着全家人的照片,她便心头一热,老巨心里是有这个家的啊……

    在单位领导、工友们和亲人的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巨师傅终于完成了《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的写作。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书稿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精心修改,在去年“五一”前夕编印成书,发到全局数千名接触网工手中,实现了他的梦想。他说:“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幸运,是企业对我知识与技能的充分肯定,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重视、尊重、关爱农民工的高度体现。

          做高铁建设的领跑人                ——巨晓林在一本书扉页上题记

    一位学者说过,世界著名钢琴家贝多芬如果出生在鱼岛上不出来,他可能就是人个很好的鱼民。

    同样,巨晓林走出封闭的小山村,怀揣着农民工也能有作为的理想和追求,完成了由普通农民工到知识型新型工人的转变。一个农民工的成长,一个农民工能赢得社会的尊严,离不开党和国家良好的政策,离不开中国中铁所拥有的良好文化环境和适宜各类人才成长的雨露阳光。当然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其命运的改变就成为了必然,一个从大山里走来的农民质变为一名新型工人、农民工的楷模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巨师傅说,在企业,工友们就没把我们农民工另眼看待。工长、工班长、技术人员都是长期生活在一起共事。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大家使我们很快融入到企业的氛围里。

    巨晓林不但成为知识型农民工代表,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其实,巨晓林只是优秀农民工的代表。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在册农民工达52816名,有86名担任了作业队长,782名担任了工班长。同时,还层层选举推荐农民工代表参加本单位乃至集团公司、中国中铁总公司的职代会、表彰会、座谈会等,全局选举农民工代表552名,请他们与职工代表一起共商企业改革发展大计。

    采访巨晓林期间,不少媒体还引出了另一个话题:产业工人楷模窦铁成和农民工楷模为什么都出自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总裁李长进结合企业近年来地发展说,十年前,是农民工需要我们,五年前,谁也离不开谁,现在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是我们离不开农民工。铁道部进行标准化管理,是提高农民工技能最有效的手段,工程质量也得到了保证。目前,中国中铁共用农民工180万人,一个农民工的成长会影响一个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中国的经济就是农民工经济,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打造千千万万个巨晓林式的知识型农民工,是建设和谐铁路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中国中铁保持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央企必须履行的重大社会责任。

    中国中铁党委副书记姚桂清归纳为中国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和独特的政治优势。他介绍到,对待农民工问题上,公司党委书记石大华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的父辈都是农民出身,如果不上大学,不当兵,我们都是农民工,看不起农民工就是看不起我们自己。

    姚桂清还介绍,中国中铁多年来始终重视农民工工作。自2005年以来在全公司推行了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先后三次对中国中铁农民工工作经验作出重要批示。中国中铁在2008年全国农民工工作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五同”管理的做法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

    采访巨晓林结束时,他告诉记者,为了迎接高速铁路的挑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建设世界一流的京沪高速铁路,中国中铁电气化局最近举办了京沪高速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在学习期间,他在自己编写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扉页上郑重地写下了电气化人的誓言:“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做中国高铁建设的领跑人!”